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原有的语义,同时适当增加细节和描述在线配资开户官网,整体字数尽量不变。
---
按语:这篇文章原本计划在今年2月24日发布,因为文中提及的事件正是发生在120年前的这一天。但因我一时疏忽,记错了具体日期,错过了纪念时机,只能延期发布。拖延了半年多后,我最终选择了今天发出。根据珠海学者唐越先生的考证,北洋大学堂正式开学的日期为1895年11月17日,这才揭开了横跨三个世纪的历史谜团。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这一天具有非凡的纪念意义。同时,本文也献给一位即将赴加州伯克利大学深造的旧友,以表敬意。
120年前,即大清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十七日(公元1902年2月24日),四名正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留学的北洋大学堂前学生,联名给学堂创办者、曾派遣他们赴美留学的清政府会办商务大臣盛宣怀写信,表达了对伯克利大学办学水平的不满,并请求转学至美国东部的名校深造。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封信令人惊讶——中国第一所现代公立大学北洋大学堂,建校仅数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迫停办,1903年才复校),其学生竟敢如此“狂妄”地质疑一所美国老牌名校的水平。如此强烈的学术自信和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一切还得从头说起。1895年秋,甲午战争惨败的屈辱仍历历在目,为了振兴国家、兴办教育,时任津海关道盛宣怀在美国驻天津副领事丁家立(Charles Daniel Tenney)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立大学——北洋大学堂。该学堂设有头等学堂(相当于今天的本科)和二等学堂(相当于预科)两级。头等学堂开设了工程(土木)、矿务、机器(机械)、律例(法学)四个专业,是全国首创的高等工程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
展开剩余82%关于北洋大学堂头等学堂学生毕业后的去向,盛宣怀早有规划:“准给考单,挑选出堂,或派赴外洋分途历练,或酌量委派洋务职事。”然而,1898年9月,首批学生升到三年级时,盛宣怀便命令从一、二、三年级各选一人赴日本留学。1899年春,北洋大学堂派出包括四年级工程生黎科、三年级律例生张煜全、二年级律例生王建祖等3名头等学堂学生,以及3名二等学堂学生张奎、金邦平、周祖培赴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开创了中国大学本科及预科生出国留学的先河。日本文部省和东京帝国大学的文件显示,周祖培和张奎两名预科生甚至被视为具备本科水平,足见东京帝国大学对北洋大学堂教学质量的高度认可。
1900年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裕禄亲自为北洋大学堂首位毕业生王宠惠颁发了“钦字第一号”毕业证书,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颁发的正式大学本科毕业文凭。
1899年底,随着首届毕业生即将产生,学堂总教习丁家立根据盛宣怀指示,提出每年派遣10名学生赴英、美留学的计划,但当时未能落实。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北洋大学堂被迫停办,师生纷纷逃离天津,部分人南下上海,在同样由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继续学习和教书。1901年夏,盛宣怀决定与加州伯克利大学东方语言文学讲座教授傅兰雅(John Fryer)合作,委托其带领北洋大学堂毕业生及头等学生八人赴伯克利大学留学。盛宣怀还特别强调:“学生学力足,能直接入学固好,若不能直接进入,则须先在外馆暂行习读,待补录。”此前,律例科毕业生薛颂瀛已于当年5月自费赴美(后转为公费),首届毕业生王宠惠、王宠佑、胡栋朝,头等学堂肄业生张煜全、严锦荣、吴烓灵等7人于8月抵达旧金山,陆耀庭于12月最后抵达,先后进入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开创了中国大学教师和本科生出国留学的先例。
到了1902年2月24日,也就是这些北洋大学堂留学生入学伯克利约半年后,律例专业的张煜全、严锦荣、薛颂瀛、王宠惠等四人联名写信给盛宣怀。这封信原件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馆,曾被影印出版。以下是信件全文的扫描图像及整理文本:
杏荪宫保阁下:
敬启:蒙典范厚爱,派遣出洋学习,感激不尽,日后若有寸进,必归国效力,不负雅意。然有所言,敢陈宫保之前,盼教诲。
吾等游学彼邦,专攻商律、商务。伯克利大学创办初期,学科未臻完备,与美国东方各省设学堂差距甚远。伯克利处西部边陲,如中国甘陕之地,非求学佳境。美国本土学生若非无奈,鲜在伯克利就读,傅兰雅先生之子及丁家立君亦在东部名校。伯校教习均由东部聘来,教科书亦为东部学者所著。所谓“立法夫上,仅得其中”,吾等身处下游学级,欲求进步,实难。
吾等在学堂已近毕业,所学课程多已在北洋大学堂涉猎,难得新知,若久留此地,徒负国帑,辜负雅意。加州新得自墨西哥数十年,居民多矿工与种植工,学术名望博士难寻。归国办理外交,必需结识名流,方能得心应手。
游学东部,费用与伯克利相仿,仅东部大学须加收150元学费,伯克利无此例。伯校为加州公立大学,旨在培养本省人才,吾等为异国留学生,难免负担学费,毕业亦须馈赠礼物。若皆需缴费,何不转学东部?
伯校工矿两科属美国上乘,其余学科皆属下流。吾等已住教习家中,无论游学何处,傅先生无异议,费用仅为车费。登高须自励,望进更进一步,望台鉴。
游学生张煜全、严锦荣、薛颂瀛、王宠惠敬启
正月十七日
信中,他们首先对盛宣怀派遣他们赴美表达由衷谢意,并誓言学有所成必归国效力。但随即吐露心声,认为伯克利大学与美国东部名校相比,学术水平相距甚远。加州地处西部偏远,犹如中国陕甘之地,不宜深造。美国本土学生亦多选择东部名校,只有特殊原因才去伯克利。伯校所有教师均由东部聘请,教材也源自东部学者,唯有工矿两科水平较高,其他专业则不值一提。他们感到在伯校难以获得更高学术突破,继续留校只是浪费国费。
值得一提的是,盛宣怀当初也曾忧虑他们能力不足,需先在外馆预习才能进入伯克利,但事实证明,他们入学不久即具备毕业水平,且大部分课程他们早已掌握,难以获得新知。如此不仅浪费公费,也辜负了盛宣怀的期望。
此外,他们指出,加州刚从墨西哥手中获得不久,人口主要为矿工和农工,缺乏学术名流和社会名望人士,这对他们将来回国从事外交极为不利。转学东部名校的经济成本与留在伯克利相差无几,仅增加车费,且东部名校有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人脉环境。
这几位北洋留学生在伯克利的优异表现,充分验证了他们信中的观点。《申报》两度转载海外中文媒体报道,称赞他们考试成绩卓越:
南洋新加坡《叻报》报道,美卜技利大书院年考公布,中国学生名列前茅,陈锦涛获得四项超等,王宠佑三项超等,王宠惠两项超等,陈共六艺,四艺超等,两艺特等,成为2500余名学生中绝无仅有的优秀人才,令人赞叹中国学子远超欧美。
《申报》,1902年8月31日
香港《循环日报》报道,美国大学堂每年考两期,计分五等,中国学生中一等九人,中等五六人,其余多为二三等。工程生胡栋朝在测量铁路考试中成绩最佳,师生盛赞;陈锦涛获一等,吴桂灵亦名列前茅;王宠惠、王宠佑、严锦荣均为一二等,张煜全尤为突出,获得美国中卫军衔,此衔象征教习民兵之荣誉。
《申报》,1903年3月31日
此外,伯克利大学校长在年度报告中也高度赞扬这9名北洋学子,称他们才华横溢,表现出色,深受师生敬重。
尽管如此,由于伯克利大学难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学术追求,除了薛颂瀛留校完成商贸学士学位后赴德国留学,其他8人均于1902至1904年间转入美国东部多所名校,短时间内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具体如下:
王宠惠1902年转入耶鲁大学,1903年获法学硕士,1905年获博士;
张煜全1902年转耶鲁,1903年获法学学士,1904年获硕士在线配资开户官网,继续深造至190
发布于:天津市辉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